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常逛文化馆可延寿
媒体聚焦
文化艺术场馆是承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殿堂,不仅能展示过去的智慧,还能让人在静谧的氛围中感受内心的平静。但很少有人知道,参观文化艺术场馆还可以影响健康与寿命。
“艺术疗法”
已经被列为治病处方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对6710名50岁以上英国人进行了为期14年的研究,以观察文化艺术活动频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随访期间,从不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的人中有47.5%死亡,每年最多参加两次的人中有26.6%死亡,每隔几个月就参加一次的人中只有18.6%死亡;与不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的人相比,常去博物馆、美术馆等参观的人早亡风险降低31%,即使每年只去一两次,风险也降低了14%。此外,每隔两三个月就要参观文化艺术场馆的人,患痴呆症和抑郁症的风险降低50%,患老年虚弱综合征(与年龄相关的健康下降和功能独立性丧失)的风险降低40%。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5年就倡议将参加文化艺术活动作为管理慢病的一种策略,并在2019年发布报告,将其在促进健康和幸福方面的证据做了汇总。该报告的作者对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者的审美参与、感官刺激、身体活动进行了严密观察,分析参观过程引起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发现,虽然参观是一种接受性活动,不需要创作,但它仍能提升健康。
大红鹰dhy登录界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吕继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参加文化艺术活动,不仅有助于预防抑郁症,还是辅助治疗该病的特殊方法,国外甚至会专门给患者开具“艺术处方”。例如在2018年,加拿大法语医生协会与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启动了试点项目,选定一些医生为患者开具“博物馆处方”,引导患者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开启一场艺术旅行,以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众所周知,艺术能刺激神经活动。”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馆长娜塔莉·邦迪尔说:“我们亲眼见证,与文化艺术亲近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在平和的环境中享受艺术,可以帮助患者分散精神压力,让他们暂时逃离日常琐碎,忘记病痛。” 加拿大法语医生协会副主席海伦娜·博伊尔表示,参观博物馆已被证明能促进人体分泌“快乐因子”血清素,起到振奋精神、激发愉悦感的作用,对缓解抑郁情绪等有好处。
根据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的介绍,这类艺术疗法是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等作为治疗方式,跳舞、绘画、书法、唱歌都是常用方法。吕继辉介绍,听音乐会、看歌舞剧能放松精神,本身就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疗愈方法;艺术藏品里记载着很多历史故事,以古鉴今可以让人站在历史高度去看待挫折,眼前的困苦可能就没那么可怕了;观赏艺术品能降低血压、心率和唾液中的皮质醇含量,从而起到减压作用;最重要的是,去文化艺术场馆可以暂时脱离日常生活环境,不仅带来了新鲜感,让工作生活中积攒的压力找到释放的出口,还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都有助健康。对于身体虚弱、腿脚不便的人,即使居家通过网络等虚拟方式逛博物馆、看展等,也能起到提升身心健康的作用。
走马观花式参观
无益健康
“艺术处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干预措施,比如参观哪类文化艺术场馆;二是干预的剂量、频次。”吕继辉介绍,一般要至少参观半小时才有健康效益,老年人最好别超过1小时,中间应适度休息。效果还与频次呈正相关,至少两三个月一次才能起效,如果家附近就有相关场所,最好每周都去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一些文化艺术场馆突然走红,这是好现象,但节假日常常人满为患,人挤人式地参观大大影响了体验感,导致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或打卡拍照,这种不走心式的参观对健康没有多大益处。吕继辉解释说:“参观文化艺术场馆之所以有益身心,主要在于愉悦放松的体验。如果人多嘈杂,会引起烦躁、紧张、焦虑等情绪,尤其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于普林建议,老年人空余时间较多,可在工作日逛文化艺术场馆,同时注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爱好历史的可以去博物馆、民俗馆,喜欢艺术的去画廊、音乐厅。“喜欢的内容能让人沉浸其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文化艺术场馆应加强自身建设,为百姓提供更好的疗愈功能。首先,要合理规划,保证环境舒适宜人,尤其要为老年人和活动不便者考虑。比如,做到标识明确醒目,方便参观者识别;在长过道边安装扶手,防止摔倒;多设休息区和独立就餐区,配备足够座椅,提供免费热水等。其次,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现在很多文化艺术场馆不仅提供文字和语音介绍,还会播放一些纪录片,带来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同时也能满足视力或听力欠缺者的参观需求。最后,要增强参观者的互动体验感。比如,定期举办讲座、分享会,根据场馆自身特点,在展览区域旁安排瑜伽、冥想、手工制作、书画体验课等,让观展有更多趣味性。
唱歌跳舞也能延寿
没有观赏条件的人也不必失望,学习艺术同样能“健心”。比如,绘画可以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获得抒解与满足;出演话剧可以让人在扮演他人的过程中,将情绪宣泄在舞台上。
于普林表示,很多人都有轻度焦虑、抑郁的问题,可以尝试用艺术来缓解。比如试着演奏舒缓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减轻焦虑、抑郁和孤独,改善睡眠,还能增强认知和记忆力,激发思维能力。全球脑健康理事会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音乐尤其适合老年人群,它可以刺激负责记忆、运动和情绪的多个大脑区域,甚至使它们同时工作,让大脑得到全面锻炼。放声歌唱对老年人益处也不少,不仅能锻炼面部肌肉、心肺功能,还能减慢心率,有助中风康复,和同伴一起唱歌还可有效疗愈焦虑和抑郁。老年人如果腿脚没有问题,学跳广场舞也是很好的方式。一方面,舞蹈能帮助维持“快乐激素”多巴胺的平衡,改善情绪、缓解帕金森病相关症状;另一方面,它能改善肌张力、增强柔韧性,让失调的身体平衡能力得以修正。这些都有助于延长寿命。
尝试参加公益活动
有文化艺术特长的老年人,从事相关公益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满足兴趣爱好,又能发挥自身价值,感受生活的意义。比如,之前从事历史相关工作,或曾接受解说员培训,可以到博物馆做公益解说员。老年人能够在解说中加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悟,给予参观者更好的收获和体验,达成“共赢”。
受访专家 | 大红鹰dhy登录界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 吕继辉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 于普林
文章作者 | 《生命时报》 虞 晔
编 辑 | 宣传中心
专家介绍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大红鹰dhy登录界面精神心理二科 主任
擅长老年认知障碍和其他老年神经精神疾病(各种病因类型痴呆、老年抑郁、老年睡眠障碍、老年谵妄等)的诊断和治疗。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附属Bankstown-Lidcombe医院老年医学中心接受职业培训。是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百层优秀人才。曾获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人文医生”、北京医师协会主办“第六届北京优秀医师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称号。
预约咨询电话:
010-83183801
出诊地点:门诊大厅一层 记忆门诊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