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今日春分,养生正当时!
四时养生法,是在“天人相应”的理论指导下,为了顺应自然界四时的气候变化规律,采取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多种措施,以与四时气候变化保持协调一致,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的一系列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
春为四时之首,从立春之日起,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自早春开始,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自然界充满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 3 月 21 日前后,《月令·七十二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春分时,太阳直射在地球赤道上,晨昏线恰好通过两极,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人体的阴阳平衡,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必须遵循平衡的原则。
依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与“春”相应而生,象征万物勃发。因此,春天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尤其春分(农历二月初九起至清明节前共十五天)更是顾肝的最好时机。
然而,春天也是肝病的好发季节,倘若不注意调养,使肝气生发太过,或者肝气郁结,都容易伤肝致病。因此,春季养生,顾肝、养肝乃当务之急。
五行中,春属木,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分却也是个变化多端的时令,俗语说:”春天后母面”,一不小心就可能着凉生病。而在人体中,肝属木,性喜条达通畅,依中医脏象及经络理论,若肝气不畅或郁而化火,则依肝开窍于目,可能会眼睛酸涩或模糊或白睛充血不散;若肝气犯胃则易有打嗝、便秘、胀气等消化系统之症状;而肝之华在爪,若肝血不足则指甲灰暗无泽且粗糙易裂等;若肝阳上亢(肝火大)则会有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及精神方面之症状;而肝主筋,若经常熬夜及缺乏运动者,则易发生全身筋紧及酸痛之疲劳症候群。
人类生为万物之列,无法脱离自然的循环之理,肝乃成为在春天呼应造化的器官,于是“春分顾肝”,成为一个古往今来承袭的观念。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通过“按摩及贴敷穴位”,“顾肝茶饮”等方式保护肝脏,是“春季顾肝”的最佳保健良方。
推荐按摩穴位:
1. 角孙穴:在侧头部,折耳廓向前,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具有通窍、醒脑、明目、改善疲劳、缓解焦虑的作用,可治疗偏头痛、眩晕、耳鸣、视力减退等。同时对于着急及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有缓解之功效。
2.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吋,具有健脾补血,调肝补肾的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五秒,休息三秒。
3.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五秒,休息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