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媒体聚焦

医院新闻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坦然变老有助延寿

发布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学系主任 刘晓红

大红鹰dhy登录界面精神心理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守字

生命时报记者 张 健

微信图片_20230208094126.jpg

  从1800年至2017年,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翻了2.5倍,从30岁提高到了73岁。人类虽然活得更长了,但处于健康状况不佳的时间也更长了,尤其是老年阶段。

  近期,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历时4年随访、纳入近1.4万名50岁以上美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提高年龄满意度(aging satisfaction),有助维持晚年健康,改善生活福祉。

  年龄满意度高,死亡风险降43%

  年龄满意度,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和身心健康状态是否感到满意。

  上述研究根据参与者对年龄自我报告的满意度,由高到低分为4组。在4年随访期间,研究人员评估了他们的年龄满意度变化与五类指标的关联。

  五类指标由35个健康指标和幸福结局评价构成:

  一是身体健康,包括全因死亡率、慢性病数量、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癌症、心脏病、肺病、关节炎、超重或肥胖、身体功能受限、认知障碍、慢性疼痛和自评健康;

  二是健康行为,包括酗酒、吸烟、少动和睡眠障碍;

  三是心理幸福感,包括正向情绪、生活满意度、乐观、生活有目标、对于健康和财务的掌控力;

  四是心理问题,包括抑郁或抑郁症状、绝望、负面情绪和约束感;

  五是社会因素,包括孤独、是否与配偶或伴侣同居,以及子女和亲友接触频次。

  结果显示,与年龄满意度最低组(满意度为0~25%)相比,年龄满意度最高组(满意度为75%~100%)的参与者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与年龄满意度最低组相比,年龄满意度最高组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降低43%,频繁锻炼的可能性增加23%,睡眠障碍的风险降低23%。

  在社会和心理因素方面,与不满意的同龄人相比,对变老持更积极态度的人更乐观,更具有目标感,更不容易有孤独和抑郁

  “这项研究证实,个人主观能动性对于健康影响很大。”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学系主任刘晓红说,在清晰认知自身健康的基础上,面对老年阶段出现的体力下降、容颜衰老,能坦然接受,身体会更健康,健康行为更多,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成就感更强。

  大红鹰dhy登录界面精神心理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守字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对年龄满意度高的人,会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很有用’,日常精力较旺盛,他们更可能有更多健康生活方式,没有慢性病或慢性病控制得较稳定,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在门诊中遇到一位80多岁的痴呆患者,治疗十几年了,依然能做到与人简单交流,自己行走、吃饭,也没有大小便失禁等问题,很少有营养不良、衰弱等躯体并发症。

  “很多痴呆患者,患病十几年早就卧床不起了。但这位患者与老伴都是积极接受现实、主动干预的人。他的老伴会在家里教他背唐诗、画画、养花种草,十几年来,他自己也坚持规律服药,乐观面对。”张守字说。

微信图片_20230208094136.jpg

  不必抗拒增龄带来的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老化。

  例如,从40岁开始,视力调节能力会下降,出现老视眼(俗称老花眼)、对暗适应变差。

  肌肉含量在50岁后,每10年会下降8%;75岁后每10年下降15%;到了90岁,肌肉含量约为年轻时的40%。

  从65岁开始,60%~70%的老人会出现听力下降。

  年龄是老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炎、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刘晓红说,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上述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面对年龄带来的改变,有的老人得知自已患有脂肪肝、慢性胃炎等会特别沮丧,常抱怨“一身都是病!”

  有的老人会比较乐观,还经常进行锻炼或有很多兴趣爱好,即使他们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但总体健康情况也会比同龄人好很多。

  在她的老年科门诊或消化科门诊中,老年患者里10例中约7~8例有心理问题,担心健康、医疗、死亡和亲人的各种问题,出现了焦虑,甚至抑郁情绪。

  “我们不必抗拒增龄带来的衰老和疾病,每个人终将老去,健康老化关键在于个人。”刘晓红说,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球每人至少可多享受6年高质量人生。

  首先是掌握维护健康所需的基本知识

  其次是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在个人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中占比达60%,而医疗占比不到10%;

  最后要保持积极心态,提高对年龄的满意度,加强健康素养,可以增加健康行为,稳定慢性病,健康行为反之也能促进心态积极。

微信图片_20230208094139.jpg

  树立现代健康观

  专家们表示,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对衰老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应树立现代健康观。对于进入生命后半程的老年人来说,要把对疾病的关注转变为对个人功能状态的维护,提升个人和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刘晓红介绍,现代健康观念有四大特征:一是强调整体,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交和精神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身体健康的要求是一个人可以胜任体力活动和日常活动而没有感到明显不适,包括感官能力不影响日常生活、有充沛精力和活力,以及不受疼痛和疲劳的折磨。心理健康是具备应对正常压力和不利事件的韧性,同时保持积极而现实的自我意识。社交健康则需要拥有健康、有益、真诚、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精神健康指的是为自己生活赋予意义的能力,只有精神健康,才能拥有强大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追求更优。在考虑个人生理条件的情况下,应追求在身体、心理、社交和精神每个维度都达到最佳状况,而不是仅以没有疾病为目标。例如,视力下降的老人,积极治疗并佩戴老花镜就可以达到不错的状态,这就是追求更优。

  三是功能导向。人们只有充分享受生活,健康才有意义,追求健康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功能,比如投身志愿服务,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

  四是多重因素影响。即认识到健康受许多因素影响,要积极采取健康行为、干预措施,远离不健康环境。

 微信图片_20230208094143.jpg

  张守字说,提升老人的年龄满意度,要注重心态和观念的调。第一,要寻找目标、感受价值。有些人退休后或步入老年阶段,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产生无用感,建议寻找一些符合个人价值观的目标,如照顾孙辈、立志于环境保护等。

  第二,识别关于老年的负面信息,拒绝偏见。建议多了解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积极维护健康、维持功能,认识到任何年龄段改善健康行为都不晚。

  第三,保持社交活跃。社会孤立和孤独会导致老人生活满意度低、抑郁、自尊心低和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第四,尝试新鲜事物。学习新技能有助提高记忆力、自尊心。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可以带徒弟,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获得成就感。

  转自:《生命时报》 2023-01-10 第1672期 第24版

  受访专家之

微信图片_20230208094149.jpg

  张守字,主任医师,大红鹰dhy登录界面精神心理一科 主任。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全国“忆路同行”痴呆关爱联盟秘书长,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认知心理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及老年病学专业20余年,专业特长为老年变性病(老年性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等)、脑血管病、焦虑及抑郁等疾病的诊治。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建树。

  主持及参与合作重大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多部。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附属医院进修。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