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50岁的王阿姨最近刚刚体检,体检报告提示血糖、血脂、血压、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唯一的问题就是颈部血管有一个小斑块,想起邻居李大爷前阵子刚得了脑梗死,这可让她十分担心,李大爷告诉她医生给他开了阿司匹林,说是可以预防脑梗死,她要不要也吃上,反正也上年纪了,未病先治,强身健体。
王阿姨认为是药三分毒,她十分纠结,于是拿着体检报告单来到我们的脑血管病筛查门诊。
“这个药真的这么神奇吗,有没有副作用,我要不要吃?”
下面,就让我和您聊聊“阿司匹林”的那些事儿。
阿司匹林是什么药?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后来发现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因此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阿司匹林是否百无一害?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阿司匹林有预防血栓的作用,因此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会引起不致命的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胃和小肠),但出血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以脑出血最为严重。
服药后的出血风险因人而异,例如那些本身有消化道溃疡的,就比其他人更容易出血。
李大爷吃的阿司匹林我该不该吃?
阿司匹林用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预防复发”,是指曾经已经发生过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如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或者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复发或者病情加重,比如李大爷,需要规律服用。
一级预防是“未病先防”,是指未患有冠心病、脑卒中等的人群,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此类疾病的首次发生。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地位仍不可撼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的一级预防。
哪些人可以吃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40~70 岁成人,初始风险评估时缺血性心脑血管的10年预期风险≥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 3
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该类疾病风险。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高血压;
(2)糖尿病;
(3) 血 脂 异 常;
(4)吸烟;
(5)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6)肥胖;
(7)冠状动脉钙化、狭窄,脑血管狭窄。
哪些人不建议吃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年龄 >70 岁或<40 岁的人群:还没有足够依据推荐这些人群进行一级预防,需咨询医生或药师进行个体化评估;
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例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
>70 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 4~5 期,并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经医生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对王阿姨来说,除了颈部血管的斑块,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因此不必吃阿司匹林,建议定期来脑血管病筛查门诊复查。阿司匹林虽是百年老药,但并不是保健品,用药需谨慎,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脑血管病筛查门诊
脑血管病筛查门诊主要是对脑卒中危险人群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性的动态筛查及评估,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指导和预防,减少脑卒中的发病或减轻发病后病情。
适宜人群:
1.有脑血管病家族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房颤的患者;
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均衡、起居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
3.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的人群;
4.长期从事紧张工作的人群;
5.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6.其它需要做脑血管病筛查的人群。
脑血管病筛查门诊对经筛查属于脑血管病高危风险的人群,通过进一步的脑供血及脑血管检查,结合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给予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方案,最大程度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如果您合并以下疾病
请您及时评估卒中风险:
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吸烟饮酒史、年龄(男>50岁,女>55岁)、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有明确的脑血管病家族史。
明确高危因素、做好预防:
对于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来说,不同病因,临床预防策略有显著不同。需根据筛查病因做好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对脑出血患者,应加强血压等高危因素的筛查和控制。
脑血管病筛查门诊
依托神经内科诊断优势
以多学科团队协作方式
对需要明确诊断的脑血管病患者
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治疗
和长期随访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8:00-11:45)
门诊部一楼内科一诊区神经内科门诊
(脑血管病筛查门诊)
83183555/83183795
作者简介:
孙晓欣,从事神经内科专业方向4余年,有丰富的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擅长各种脑血管疾病的诊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