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节气养生】大寒节气,藏以养生
大/寒/恰/逢/“腊八”
今年的1月20日是“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就是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今年的大寒恰逢农历腊月初八,“大寒”节气恰逢“腊八”习俗,除旧迎新的同时更应注意养生保健,以饱满的精神,健康的体魄迎接新的一年。
谚语有云"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但万事万物,逆极必反,否极泰来,在飒飒寒冬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一丝丝大地春回的气息。
《黄帝内经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精辟地论述了冬季养生的总原则: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是入冬以后,阳气下降而潜藏于内,寒气当令,寒主收引,具有束缚闭藏的功能,从而形成冬主闭藏。
这种闭藏不仅仅是藏舍物质,更是一种积极的蓄积能量,以待来春生发。就是把阳气藏住,藏于内,来春生发才有本源。
天人相应,人体冬季也要使阳气藏于内,保养和储存阴精,同时内存元阴元阳,我们冬季养生就是将生命的基本能量储存起来,保养阳气,防寒就温。
我们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应遵照“藏”的原则保养身体。
01、衣着暖软,藏身养体
在冬季穿衣盖被上,以避寒就温为原则,以暖、软为佳,但又不宜太过。
“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
这样可增强人体对冬天寒冷气温的适应能力,以达御寒防病的目的。
过贪厚热暴暖,积热于内,迫汗外泄,反易感寒受凉,或造成阴虚火旺,或引发宿疾。
02、饮食适宜,藏精暖脾
《遵生八笺》记载:“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宜小宣,勿大全补。”
意思是说气候寒冷,万物蛰藏,宜小宣祛寒,勿大补、过补,以免生内热;而且经过冬至节气的进补,脾胃也有些疲惫了,此时应保养脾胃。
因此,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保阴潜阳是大寒的饮食原则。
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
注意食物多样性,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饮食以温补滋阴为主要原则。宜食的谷物有糯米、高粱米、粳米;宜食的干果有栗子、大枣、核桃、黑芝麻等;宜食的水果有桂圆、荔枝、木瓜、石榴等;宜食的肉类有羊肉、牛肉等。
另外,大寒与立春相交接,阳气开始萌生,因此在饮食上也应顺应季节的变化,进补量应适宜减少,同时添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葱白等,但不可过食。
03、起居有节,藏正祛邪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应注意精神内守,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不宜大喜大悲,大开大合。
凡事不宜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尽量排除外界不良的干扰刺激,使情志恬淡舒畅愉悦。
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阴气,晚起可以养阳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另外,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
04、运动有度,藏阴养阳
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以温煦身体,升发阳气,可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最好选择一些慢运动,不宜过度激烈,不可大汗淋漓,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作者简介:
孟一,大红鹰dhy登录界面中医科主治医师,海淀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思路灵活运用药物治疗多种老年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